“大数据”填志愿, 到底靠不靠谱
长沙晚报7月1日讯(实习生 龙慧玲 全媒体记者 王斌)俗话说得好“七分考,三分报”,填志愿需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甄别海量的学校及专业信息,着实是一项技术活。近日,一批声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做技术支持的高考志愿填报App、小程序、填报卡瞄准了志愿填报的市场,称运用大数据平台可使得高考生分数得到最大化利用,报考更优质的大学,引发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大数据”志愿填报市场杂乱,价格不一
在某知名电商、手机应用商店、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中搜索“高考志愿填报”,都能查找到相关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中随意选择了一个名叫高考志愿榜的软件,只见软件详情中如是写道:“这是一款在大数据基础上诞生的高考志愿填报应用,里面包含了全国高校和近几年高考的数据,依托于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算法,很好地帮助考生和家长分析选择心仪的大学。”相似的广告语出现在每一个同类软件和小程序的详情描述中,从价格30元的网店志愿填报大数据双智卡,到几百上千元的志愿填报App,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选择。
记者还发现,此类志愿填报软件和小程序通常会设置一些免费服务,以吸引广大家长和考生使用。此类免费服务,有的考生自己就轻易能上网查到,有的则是先推荐一个符合考生要求的冲刺院校,考生要想查看全部的志愿填报建议就需要付费几百元成为软件的VIP用户,这无疑会对一些考生造成经济上的负担。
多重负面评价,用户体验一般
记者点开这类软件中下载量最高的求学宝,输入高考分数、省份、文理科等信息,几秒钟内就获得了一份被遮了一半的志愿填报指南。完整的志愿填报指南和精准匹配个人意愿、测试录取概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解读等进阶服务则需要付费298元才能体验。然而,该软件的用户评分仅为3.9分,一些考生在评价中表示要钱就算了,还信息不全,资料更新延迟,不如学校发的志愿填报指导书。
在长沙已工作三年的董昊告诉记者,他的弟弟已经是第二次填报高考志愿了,因为是复读生,想利用好多争取到的每一分,所以在志愿填报上慎之又慎。“我弟弟今年考了570分,超过理科一本线70分,想冲刺985或211院校,当我在软件中输入分数一查询,软件第一个推荐的冲刺院校是中山大学,原因是中山大学2017年最低录取分数是579分,但以我弟弟这个分数想进中山大学显然是不太实际的,所以软件对我们志愿填报的用处不是很大。”
大数据只能作参考,不可依赖
很多志愿填报软件和小程序都声称大数据精算要比人脑更准确,背后有强大的数据支撑。诚然,近年来,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成为了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引擎,成为不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但专门从事大数据研究的李梅却向媒体表示,由于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与大数据对用户进行针对性分析,更聚焦客户以达到个性化精准营销的目的是不同的。高考志愿填报除了受历年录取分数、考生成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考生报考喜好、报考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则是大数据无法准确预估的。记者与一家名为魔方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助手的网店客服沟通,对方也表示系统的结果仅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还是要综合各类信息进行报考。
刚填完志愿的长沙考生小谭告诉记者,在填报过程中,主要还是依照学校发放的志愿填报指导书来确定自己的志愿学校,他还参加了一些学校主办的指导活动。至于大数据志愿填报软件,他认为这仅仅对搜寻院校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综合自身条件,科学合理报考
长沙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田向阳针对大数据志愿填报向媒体表示:用大数据进行评估填报,只要是真实的数据,确实能够节省很多信息比对工作,但是每一年的招生政策、志愿填报、分数都不一样,所以大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完全依赖。
从事多年湖南高考志愿辅导工作的教育心理工作者刘武在谈及近几天的志愿填报工作时也说:“高考生填报志愿大多数存在迷茫、缺乏规划的现象,建议考生对学校发放的志愿填报指导书有详细的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有客观科学的认识。”考生和家长还是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兴趣和职业规划,多方考虑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大数据志愿填报软件,这样才能打好志愿填报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