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虚假高校诈骗 要见招拆招
肖应林
六月是个考试月,高考就最具代表性。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但各地的初中进高中招录考试正在紧锣密鼓安排和实施。据《长沙晚报》日前报道,高考虽然结束了,但与高考相关的填报志愿、录取等环节工作将陆续推进,一些诈骗行为可能进入活跃期。为此,长沙警方梳理并公布了与高考相关的易发电信诈骗类型和防范措施,提醒考生及家长注意防范。
对于读书,古语形容为“十年寒窗”。在这一路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天赋、爱好、就读的学校等因素,一场高考下来,个人的成绩单自然大不相同。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对于高分考生,各大名校争抢,而那些分数不怎样的学生,却在想着如何上个好点的大学。因而伴生一个怪状,就是不少考生和家长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诈骗的泥沼。
在这次长沙警方梳理公布的高招诈骗案中,诈骗者以虚假招生、优惠加分和号称教育系统背后关系硬等招数频频得逞。比如去年就有一位家长被诈骗。其时家长接到的电话,对方称是教育局的,说有高考补助金领取,一步一步引诱,但要在自动取款机上完成操作。结果,家长非但没有补助金到账,反而在一分钟之后,三万余元莫名其妙飞了。其实,警方早已提醒过,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自动取款机进行,考生和家长收到类似电话或短信,要先与学校及班主任联系,一定不能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可还是有人上当,令人唏嘘。
事实上,在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的今天,对这样的骗局,只要稍具常识,就可轻易识破。可从媒体报道来看,受骗上当的还真不少,甚至一些学生几年“大学”读下来,发现自己手中的文凭不被教育部门承认,等于废纸一张。这叫人情何以堪!归根结底,之所以还有一些考生和家长被花言巧语所蒙骗,是因为他们心存侥幸,以为成绩不够可以用金钱来铺路。
又一年高招工作逐步启动了,来自各方面的提醒有很多。比如《人民日报》近日披露,高考结束,“虚假高校”又要开始作祟了。从2013年到2016年共曝光5批虚假大学名单,一些虚假学校被曝光多次仍换个域名继续存在,这些学校绝大部分仿冒正规高校名称。今年则公布了381所国内“野鸡大学”,并提醒,千万别被华丽的大学校名给骗了!
显然,从现实来看,这样的高招诈骗并非一时一地偶发,而是存在已久。面对高招诈骗不断出现的新花样,考生和家长还很难识破,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笔者看来,破除高招诈骗的有效之招在于三点:一是考生不要一收到所谓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就以为考上大学了,而要打开眼睛仔细看,别逼得家长往坑里跳;二是家长对高招要有一份平常心,成绩出来了,孩子考得怎样就怎样,不可动歪心思;三是期待有关部门的担当和作为,比如“虚假高校”为何多年打而不绝,这值得深思。实际上,只要考生、家长和学校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心,就不难如古代武林传奇所言,可以见招拆招。至于有关部门更应积极作为,用法治为高考撑起一片没有诈骗的晴空。
|